愛與謊言的真實~星際效應Interstellar觀後感

看到克里斯多夫諾蘭出品,就知道又是一部大作,對於【電影是表達一個故事】的觀點,克里斯多夫諾蘭就能說是一個非常稱職的說書人。
這部星際效應從上映前就話題不斷,不論是拍攝的題材、手法、器材、深度劇情...等,雖然單看預告,就大致能夠了解基本的劇情,但是如果常關注諾蘭的片子就能知道這部片不是一部單純的科幻片那麼簡單,科幻題材只是一個包裝,故事的本身才是重點。通常在他的片子中,對白不只是對白,一定和劇情有極大的關聯性,這一點在星際效應這部片又更明顯。
以下是我粗淺看過第一次的心得,如果沒有看過電影,不建議往下閱讀。









-------------------(我是蟲洞)----------------------------------
















1.腳色
以故事內容來說,庫柏父女是整個故事的主軸,墨菲繼承父親對科學探索的冒險精神,所以從小就已經練就出對未知之事的好奇心以及在科學中尋找真理的冒險精神。
而主角庫柏也是如此,從片中當機立斷執行太空任務,或臨危時的應變...
片中也用了兒子與女兒的錄影,表達出一般人對幾十年未見的父親,到底存在多少的信心,科學需要驗證所見之事實,而相信一個未見之事甚至要相信一句承諾需要多少的信心,這就不能用科學去驗證,而是單純的情感,也是透過庫柏父女傳達的,父女的羈絆。
父女的羈絆,最後一幕父女的相遇,讓筆者我也不禁流下眼淚,對幾十年將近百年未見的兩人,父親依然信守承諾,而女兒堅定的信心都是本劇的重點關鍵。
反觀其他的腳色,眾多科學家對於科學的探索是建立在所謂的人類生存上,卻也失去人與人之間親密的連結,變成一種任務取向的現實,以及對未知領域的恐懼,在這裡不得不說阿福..是布蘭德教授。
即便帶著人類豐富的知識和科技的大成,其實布蘭德教授還是面對不了對現實的低頭,所以明則給人有計畫A的盼望,實則早就私下進行計畫B,這裡是表達出一般人對內心自身的恐懼也對未知的宇宙產生的不信任感,其實他的內心也知道這樣做不好,特別是對自己道德上的壓迫,所以一直到死亡前躺在病床上,才真實的表達自身內心的軟弱。


其他有如曼恩博士、庫柏家的大哥,其實大多數的平凡人都是因為對現實的困境不得不低頭,所以用了"謊言"來面對不願面對的真相,但編劇的巧思就是讓這些謊言帶來的幾乎都沒什好下場。
但是包含布蘭德博士(女),和庫伯父女,皆因著對未來的盼望和一個特別的情感,不只完成任務,還幫助其他的人,這也是我看到這部片的重點-愛。
先論到3次元、5次元、重力....等學術用語,導演都只是簡單的帶過,如果看這部片反應沒有很快,一下就講過去也看不懂,其實這也是過去幾部電影的特性,導演透過某些物理原則和理論加入電影成為電影構成的元素,但打破所有物理原則的,反而是一個很抽象的東西就是愛。
因著庫柏父女的羈絆,完成類厲陰宅的五次元空間任務,而女主角因著愛,直覺的認為要去第三個星球,結果果然最後成功著陸的就是這顆星球,這種愛的情感打破三次元甚至五次元的連結,這也是導演要表達的關鍵。


反觀看這些科學家,表面上說是為了人類的未來的「大愛」,實際上只是對於現實不得不低頭的"被拒絕",導致他們的生命充滿謊言和對人生的悲觀,而且甚至為了自身利益還危害他人生命,這種表面上冠冕堂皇的藉口實際卻是用了殘忍的手段,導演也很適時安排了兩位都沒什好下場,一個抱憾終生而死、一個被自己的白目害死還牽拖主角的任務。



2.關於科學
我想科學我也不是專門,我只提供我看到對於劇情認知的流程給不懂的人看。請見下圖


而片中前段,對白基本上很有含意,如果仔細注意裡面都和劇情有關聯,其中的莫非定律是關鍵,「凡是可能出錯的事必定會出錯」,指的是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於零的機率,就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生。(轉自維基)
這是一種因果關係,如果套用到劇情中的五次元空間,你會發現人類其實是絕望的。
但是就如我上述的,導演用了"愛"超越了時間和空間打破這個侷限,你也可以說是一種商業電影的劇情操作,但我個人認為並不會破壞劇情的平衡。



3.關於致敬
其實片中的許多畫面及聲音的元素,很多都致敬於過去的科幻片,特別是2001太空漫遊,不論是構圖和音效以及那看起來很像"石碑"的智能機器人(哈)


【2001太空漫遊】這部片影響後來許多的科幻電影,不論在格局、特效、內涵都有劃時代的意義。而當時的時空背景正好是倡導太空運動的時代,不知道導演有意無意,我想是刻意,把電影中活在地球上的這些"美國人"生活的背景設定成幾乎是那個年代左右的調性,但是很諷刺的是,卻在片中提到聯邦政府甚至用"謊言"來掩蓋太空時代的歷史,企圖灌輸現居人類在地球上好好照顧自己的鴕鳥心態,埋葬了當時人類對於太空旅遊的夢想。
事實上,當時的人類的確因著過度的浪費,導致後來在1973、4爆發第一次能源危機,人類才迫於現實,逐年地降低太空實驗的預算,這一點和電影的背景也不謀而合。


4.結語
其實諾蘭導演運用了很好的元素,發揮創意在這部片的內容上,說是科幻電影,但是卻不是用華麗的特效當作主軸,反倒用最真實的場景、光線、簡單的圖像(圓形)、沒有過多的線條,連構圖上都很好的運用了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的設計(說巧不巧少即是多的風格正好也是在那太空科幻風的6、70年代開始風行)。
而在看似科幻電影的包裝下,其實有著極深的內涵,其劇情不像過去諾蘭片子的複雜,甚至諾蘭最擅長的蒙太奇剪接在這部片都只能算是小兒科(回頭看看記憶拼圖和頂尖對決),而且也不如全面啟動用了許多的單位格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諾蘭導演運用單純的單位格局創造一個廣泛的世界觀,一次拉大格局到宇宙中。
我記得網路上有人分享過一句話很好,如果說全面啟動是檢視夢境的"內視",星際效應是探索宇宙銀河的"外展"。
雖然最後針對故事的重心還是回到父女的關係,而不似2001那樣似講非講的末日世界觀,但是大體上來說也維持住商業電影的步調,我想這不能說是缺點,只能說是一個小缺憾。畢竟這個結局是明顯不過,也不像全面啟動這麼爭議性高的結局,反而缺少了一點討論空間,但還是一部非常值得多看幾次的好電影。




圖片版權歸電影所有
原文寫自本人於mobile01於2014-11-12編寫

熱門文章